
CCL7-HIC1通路调控MAFLD示意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李子龙教授团队和中国药科大学徐涌教授团队在慢性肝病发病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趋化因子CCL7通过氧化还原态依赖方式激活HIC1促进代谢紊乱相关脂肪性肝病(C-C motif chemokines ligand 7 contributes to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by enabling redox-sensitive induction of 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为题,于2025年在线发表于《代谢》(Metabolism)杂志,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6049525001118。
代谢紊乱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 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慢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病因。在中国,MASLD患者人数2030年预计将达到3.15亿。目前临床尚没有治疗MASLD的特效药物。李子龙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细胞因子CCL7在肝损伤中介导巨噬细胞趋化作用(Redox Biol, 2021)。给与小鼠注射CCL7中和抗体进行干预,显著缓解MASLD进程。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转录因子HIC1是肝细胞中CCL7效应的主要介导者。机制研究发现,在营养过剩应激作用下蛋白激酶PKCθ通过磷酸化转录辅因子SRC-1从而促进SRC-1招募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4激活HIC1转录。与这一模型相一致的是,在小鼠肝脏特异敲除HIC1/SRC-1或使用PRMT4小分子抑制剂干预均可显著缓解MASLD进程。更重要的是,MASLD患者肝组织中HIC1表达水平和脂肪性肝损伤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中国药科大学孙心悦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脑研院李子龙教授和中国药科大学徐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人才经费资助。